传统文化教学研究的发展与实践 ——晋江市老年大学剪纸与手工班的教学探索
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和遗留了许多文化产物,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闪耀的明珠,也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作为非遗文化中的重要项目,剪纸艺术也备受关注和重视。剪纸教育者逐渐认识到其价值和作用,并将其引入老年手工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剪纸教师不仅需要搜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深入分析并解读剪纸艺术的历史源流和演变进程,明确其文化和育人价值,还要结合课程实际内容和老年大学艺术教育资源,创造性地运用剪纸艺术,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拓展艺术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老年大学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老年人的艺术情操与审美能力,充实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并满足情感需求。老年人美育是培养老年学员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员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民间剪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民族民间剪纸兼具极深厚的文化与艺术内涵,在中国民间生活中,精美的剪纸寄托着万千劳动人民最朴素、最美好的愿望。将民族民间剪纸融入老年美育课程教学体系,对学员美学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体验剪纸教学,创新传统文化传播
1.保护传统工艺、传承剪纸艺术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手工艺者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导致剪纸技艺后继无人。因此,在当地的老年大学开设剪纸艺术课程是对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晋江老年大学实用技术系中,剪纸与手工班这一个省级精品课的教授,老师不仅可以向老年学员传授与剪纸艺术相关的操作技巧,还可以讲解剪纸艺术所蕴涵的文化,从而促使老年学员对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以期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并传承剪纸艺术。而通过加强老年大学对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学习,也有助于剪纸艺术在新时代下焕发出蓬勃生机,进而推动民间剪纸艺术得到良好传承。
2.增强专注力、提高行动力
非遗不只是一件件体现文化传统的产品或作品,更是可深入、可参与的生活,不仅仅是某种文化传统的表现形式,还包括其内容本身。非遗具有以下四方面特性:一是世代相传,二是社区性和民间性,三是互动和再创,四是认同感和持续感。老年学员学习剪纸艺术有利于增强其专注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剪纸活动是一项富有创造力并且十分有趣的活动,需要老年学员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才能完成。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十分考验老年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将剪纸与手工的艺术融入老年大学艺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带领老年学员仔细观察剪纸作品、分析其中的细节与形状、在纸上勾画出素材上的形状、着手去剪刻的训练,可以提高老年学员的专注力与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剪纸活动还可以培养老年学员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裁剪、折叠、揉搓纸张等一系列的活动,老年学员可能会萌发出一些想法,进而能够在剪纸图案中加入创意想法。
3.融合传统课程,传递美育价值
为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学员审美意识,老年大学剪纸教学需要建设融合课程。教师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个角度出发,将剪纸艺术与美术课程的绘画教学相融合,同时也可与语文、书法、历史等其他学科相结合,挖掘剪纸艺术中的审美和文化要素,丰富学员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不同分支,剪纸和绘画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学员的绘画水平与审美思维的提高,能够为其创作精巧、别致的剪纸作品奠定基础。因此,在课程融合模式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剪纸与绘画相融合,指导学员将绘画作品转化为剪纸作品,使其在操作过程中感受造型美和线条美,提升欣赏和创造作品的能力,学习剪纸艺术有助于提升品味并满足老年学员的情感需求。晋江受其地域的影响,民间剪纸艺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美育价值,比如与众不同的闽南剪纸风格的创作手法、富有强烈的装饰魅力、带有谐音喻意的趣味等等。因此,通过学习剪纸艺术,老年学员既可以感受到其中优秀的美育价值,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又可以在剪纸过程中将自己对家人与朋友那一份爱意融入其中,创作出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剪纸艺术作品,进而传递出剪纸艺术的美育价值。
4.营造社团文化,定期开展活动
晋江剪纸协会成立有十年之久,吸引了很多剪纸爱好者加入。我们老年大学也可以创办剪纸社团或协会,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服务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筛选出优秀的学员剪纸作品,在校园举办剪纸展览,让学员在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豪感与成就感。此外,定期开展以学员为主体的各种剪纸活动,策划自然主题、动物主题、民俗主题等多种主题的剪纸知识竞赛、剪纸比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员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能够激发学员对剪纸创作的热情,充分挖掘学员的潜能,不断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此外,老年大学还可以开设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三下乡,春节剪纸等非遗相关活动。
二、传统文化教学,助力智能新策略
1.整合教师队伍,建强多方力量
稳定的教师队伍对于剪纸艺术在老年大学艺术教育中的顺利开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体现了对老年学员的尊重,也保障了老年大学艺术教育的质量。稳定的教师队伍不光要靠学校的努力,政府也应该加以重视与关注,适当地提高老年大学教师的福利待遇,并以此留住人才,保证教学质量。除了稳定原有的教师队伍之外,还可以聘请剪纸技艺传承人来学校举办剪纸艺术的相关讲座,定期邀请传承人来学校上课,向老年学员传授剪纸艺术的技巧。除此之外,可以加强老年大学剪纸艺术老师与各学科老师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丰富与充实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以期实现优质教学,完善剪纸精品课程。
1. 引导理论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在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渗透剪纸文化的教育价值理论,把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相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能适应社会,更能对生活感到满意,获得幸福感。目前,老年大学剪纸与手工教学所开设的课程大多都只是在教室进行,并仅阐释一些相关的艺术理论知识,再教授相应的技法,且理论教学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割裂开来的。因此,在开设剪纸艺术课程的时候,老年大学应增加学员的外出实践机会,提高老年学员的实践能力。在活动过程中,老年学员的身份也在发生转变。他们不再是以学员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剪纸艺术的弘扬与宣传者的身份出现。此外,老年大学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展出老年学员的剪纸作品,或者举办剪纸艺术展览。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老年学员的成就感,而且可以极大地鼓励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剪纸艺术,进而推动晋江民间剪纸艺术文化的传播。
三、智能助力新策略,建立学习机制
1.提供智能化,反馈学习效果
当下“智能化”已经成为高频词,融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智能化不仅是指科技的日新月异,更是指文化价值理念的与时俱进,“它代表着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并由此衍生出一种新的文化——智能文化。”欲实现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活态传承,须借助智能化手段实现非遗文化和产业的双向赋能,进而将非遗文化打造成智能非遗文化。
晋江市老年大学办学点运行之初,便推广了“网上老年大学”微信小程序,该程序集学员课程学习、直播欣赏、签到考勤、咨询服务答疑等多重功效于一身,并利用后台数据动态掌握各社区办学点进展情况。智能化时代的剪纸与手工课程不仅让师生间的沟通更加简单,更实现了剪纸教学研究跨越时空,打造智能化老年剪纸直播课堂,现代智能技术在老年教育中落到实处,须赋以老年剪纸教学的数字化建设。依托智能化老年剪纸直播课堂,打造微课教学资源库,助力“智能助老、智能养老”,帮助老年人掌握现代化技术手段,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生活便利和情趣。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实操课程资源库,老年学员可以通过示范操作一步步实操剪纸,了解并掌握剪纸方法与操作流程,创设了剪纸情景,以营造老年学员不断实操练习剪纸的模拟环境,直至熟练掌握剪纸技能。
2.开发评价机制,助力教学平台
老年学员由于身体机能的自然衰退,老年智能化教育平台的操控将是影响老年学员是否适应智能化学习的一项关键方面。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智能化剪纸教学应更加重视及时、全面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我们要根据老年学员个性化的评价需求,关注到老年学员学习剪纸条件的差异性,研究基于互联网的老年智能化教育教学服务模式,完善个性化智能服务。尤其是通过互联网的个性化评价教学服务,为老年学员提供选课辅导、课程学习过程指导、咨询等,将有效缓解其在智能化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为老年智能化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当前经济社会的积极人口老龄化创造条件。利用智能化评价、情景化评估、生动化评价等现代化剪纸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学员的教学评价质量,从而更好地充分调动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
随着智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万物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能剪纸课程也将向着多元、开放、融通的方向发展。智能化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开拓余地,晋江市老年大学剪纸班探索的步伐仍将继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终极目标,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我国传统文化软实力。